爱的教育 “心”的行动 ——2014年—2015年奉贤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申报材料

发布日期:2015-06-23   来源:党支部   

——奉贤区钱桥学校

钱桥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。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,共1164名学生,非沪籍学生达到80%。学校现有教职工99人,平均年龄38.47岁,35周岁以下53人,5年到8年教龄5人,5年教龄以下53人。奉贤区名教师1人,区优秀骨干教师2人,区优秀青年教师3人,镇级骨干教师9人,校级骨干教师14人,三级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6.71%

学校在“爱的教育”办学理念下,用“把学生当子女,把同事当家人”的行为准则,在有信任感、能鼓励人的氛围下,关怀教职员工,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,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;在爱的感召下,充分调动师生主观能动性,把学校办成具有现代农村特点、具有时代气息、具有优质潜力、具有办学特色、可持续发展、“师生共赢共进,人民放心满意”的九年一贯制学校。

学校先后取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、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、上海市红十字达标学校、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先进学校、区未成年人保护先进集体、区优秀家长学校、区第二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、区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、区教育科研管理优秀校、区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、区课程方案评比三等奖、区“迎世博,学双语”活动优秀组织奖、区教育系统“五好工会”、区无烟学校、区“学生暑期实践活动”优秀组织奖、区法制建设先进单位、区文明组室、区教育收费优秀单位等。连续三年获得镇优秀党组织称号、连续两年获得课程教学工作奖。学校成功创建2013--2014年区文明单位。

一、加强师德建设,构建教师行为文化

(一)建师德档案,重温教师誓言

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,完善师德考核标准和条例,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、内容和要求。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,郑重写下师德承诺书,重温教师誓言。

每年对教师师德进行考评,要求撰写师德小结,进行师德交流。实行自评、互评、处评、校评。学校将师德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、职务晋升、评优、绩效奖励挂钩,实行师德“一票否决”制度。

(二)从身边学起,做最好的自己

结合区教育局组织的“师德建设月”活动,开展“学最好的别人,做最好的自己”为主题的师德学习系列活动。开展“钱桥学校最美教师”评选活动和“钱桥学校金爱心教师”评选活动,把身边模范人物事迹放进道德讲堂,让每一位教师学先进,写体会,弘扬优秀师德师风,注重树立校内优秀教师典型,利用大会宣讲、网站、画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,推进我校师德整体水平的提高。

(三)从自身做起,凸显先锋作用

通过开展“亮身份,受监督、守承诺”、“一位党员,一面旗帜”等党员先锋示范岗活动,由支部统一制作党员承诺公示栏版面,统一设立党员承诺公示栏,将每名党员的姓名、格言、示范岗位、创争承诺内容进行公示,进一步明确党员职责,便于让群众知晓党员岗位,了解党员职责,监督党员上岗履职情况。每位党员找到自己的示范岗,并在其岗位上创先争优,努力工作,创出佳绩,凸显“一位党员,一面旗帜”的作用。支部将活动进行再动员、再部署,全面开展新一轮承诺践诺、领导点评、群众评议等工作,真正做到创先争优活动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,形成本校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。

二、提升教师素质,构建教师教研文化

(一)提升中层执行力

通过各类讲座,委派中层干部到静安跟岗培训等形式,努力提高学校中层领导的执行力、指导力和创新力,倡导精细化管理模式,强化领导班子议事规则,认真落实“三重一大”制度,坚持民主决策,形成集思广益、团结和谐、互助合作、高效履职的良好局面,以班子成员的同心同德,实现领导团队的高素质、高水平,实现学校提升、教育发展的高品质、高效能。

(二)加强青年教师培养

从学校青年教师多的实际情况出发,实行双导师带教制。为了使新教师在师德及业务能力考核上能达到区局的要求,学校为48位青年教师(包括8名新教师)配了静安及本校的导师(双导师)。要求双导师共同分析青年教师的情况,共同确定带教青年教师的要求及做法,要求两位导师共同关心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需要,共同合作,指导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能力。

导师及被带教老师围绕“学习课标,研究教材,分析学生,备好课,上好课”, 通过教研组、个别交流、网络交流等各种途径开展带教活动,做到活动有主题,有记录,导师与被带教老师一起上好亮相课、研讨课等。领导班子成员、教研组长分组听课,教师参与评课,为青年教师成长献计献策,也为青年教师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职初教师考核创造条件,在区第十八届教学节“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”中,学校张贤、王佳燕获得教学评比二等奖,陈涓涓获教学评比三等奖;参加区内五年期、三年期考核老师得奖率高。

(三)提高骨干教师辐射

充分发挥区“双名三优”教师和区、镇、校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和辐射示范作用,努力塑造一支在师德建设中能起表率作用,在教育教学中能起示范作用、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能起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群体。静安教育学会委托管理我校,在托管专家组的帮助下,成立“鲍道成工作室”、“钱桥学校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”、“钱桥学校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”,学校原有的“曹益君名师工作室”、“小路工作坊”的工作继续推进,并做好A+X+Y资源联盟内的辐射引领。

(四)创新选才模式

注重把德才兼备、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。重视后备干部和试用期后干部的培养,给他们设岗位、搭舞台、压担子,加快后备干部成长步伐。(1)教研组长助理培养机制,6位青年教师中已经有1名转正成为教研组长;(2)破格推荐高研班学习机制,7人破格推荐,其中1人已经结业,并且考核为优秀;(3)优秀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机制,1名作为教育系统唯一人选入围区组织部40人青年干部培训班并挂职区文明办,3人在学校挂职三个处室;(4)创新学校后备干部选拔机制,从校长助理到校级后备共有5人,其中1名正式转正为副教导,人才选拔上创新,推进了干部队伍、教师队伍建设。

三、内化“爱的教育”,塑造校园精神文化

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,学校以“爱的教育”为核心,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,形成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、价值理念及思维方式。

(一)加大宣传工作力度

充分利用学校网站、电子显示屏、宣传橱窗和校园广播等阵地,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、学校重大活动,宣传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好形势,宣传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及新三年发展的规划,坚定教职工的信心,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,形成浓厚的政治氛围,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。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,党政齐抓共管,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。

(二)把同事当家人

关心每一位同事。关心教师的思想、生活、工作、学习等,了解教师的需求,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和舞台。诠释学校“爱的教育”理念下“把同事当家人”的内涵。通过文明组室的创建,开展温馨组室活动,以座谈会、个别谈心、送温暖等方式,准确了解和掌握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热点问题,超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,及时化解矛盾,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。深入研究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,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
(三)把学生当子女

关爱每一个孩子关注特殊家庭、特困家庭及外来农民工子女,以高度负责的事业心,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,爱生如子的大爱精神激励影响孩子的成长。诠释学校“爱的教育”理念下“把学生当子女”的内涵。积极倡导班主任建立学生“十大知晓”安全管理档案(卡片),包括:学生个人情况、家庭背景、家庭住址及每天必须历经的上学放学路径和交通方式、身体健康情况(有无传染性疾病和特殊体质等)、成长或学习经历、性格特点、特长爱好、学习状态、用餐习惯、学生最要好的朋友。

(四)创建品牌特色:爱之队志愿服务活动

1志愿服务”——给肢残困难老人实施人道援助

为应对上海人口老龄化趋势,发挥非政府组织在老龄工作中的作用,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,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尊严和生存质量。我校志愿者服务队以志愿者上门服务的方式开展综合帮助。钱桥社区文化弄4号的龚瑞贤和夏玉莲两位重残老人、河西滩21号中风瘫痪在床的陈翠碧老人……他们行动不便,生活艰难,我们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探望、表演节目、清理打扫、求医问药、发送护理用品、陪老人聊天等,从1999年起坚持到现在不曾间断过。通过直接服务特困老人家庭,使困难家庭得实惠、基层组织得人心、周围居民受感动。

2送教上门”——给残障特殊儿童付出一份关爱

为了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,我校志愿者服务队自2010年起以送教上门志愿者服务的方式进行仔细摸底调查,钱桥社区现在需要开展送教上门的学生有3人(钱忠村竹筱912号的沈佳伟、吴房村528号的徐冬冬、吴房村133号的费玲)。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长期个别教育计划。做到了定教师、定时间、定地点、定计划、定记录。,因材施教地开设生活语文、生活数学、常识、音乐、康复训练等课程。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一次。

3爱心驿站”——给双职工家长扫除后顾之忧

我校志愿者服务队创新晚托服务机制,通过举办免费爱心驿站的志愿者服务项目,实现社区小学生晚托服务的全覆盖,使小小晚托班解决了社会大问题。爱心驿站采取“1+X”模式开展服务,“1”即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作业;“X”即开展绘画、阅读、写作等综合素质培养。钱桥学校志愿者服务队用自己的爱心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、送去关怀、送去希望。钱桥学校志愿者服务送教上门团队被评选为送教上门先进集体。多名老师获得了优秀志愿者,先进工作个人的称号。

四、创新党员活动, 增强工作实效

(一)政治生日活动

党员政治生日即入党纪念日,是每个党员政治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日子。结合学校实际,组织开展“珍视政治生命、牢记政治生日”主题党日活动,以“政治生日”的形式提醒党员牢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言,提醒党员保持党员的先进性,提醒党员坚持高标准、严要求。同时,也把党员过“政治生日”活动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,凝聚人心,体现党组织的人文关怀。通过“七个一”活动:建立一本党员“政治生日”登记册。赠送一张“政治生日”贺卡。在党员的入党纪念日,支部将向党员赠送由党支部统一印制的《党员政治生日贺卡》;重温一次入党誓词。阅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。进行一次专题谈心谈话。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。做好一项党员志愿服务。这个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关爱,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组织引导党员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,促使党员珍惜党员称号,铭记党的宗旨,加强党性修养,永葆先进本色,

(二)特殊的教师节

在教师节来临之际,支部组织开展党员联系群众“爱心助学”结对帮扶活动,全体举行“爱心捐赠、助力成长”之爱心助学捐赠仪式”。在职党员捐款买书和学习用品给学校里家庭贫困单品学兼优的学生,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,每位党员也过了一个特殊的教师节。

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,坚持“爱的教育,共赢共进”的办学指导思想,带领全体党员、干部、教师努力做到外树形象、内强素质、立足本职、任劳任怨、奋发向上、敬业奉献,为实现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、创建区素质教育优秀校确定的各项任务而不懈努力。



中共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钱桥学校支部委员会

2015年6

分享到:

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97号

版权所有:上海奉贤区钱桥学校

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钱桥社区长丰路106号

电话:021-57596276